網站導航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更新時間:2018-04-09 點擊次數:1895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工作方案的通知

 

  豫政辦 〔2016〕156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8月30日

 

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guowuyuan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56號)精神,建設完善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dangzhongyang、guowuyuan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健全點位、共享信息、自動預警、嚴格考核”的建設要求,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發布;健全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部門會商工作機制;監測自動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建成統一監測、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加快生態文明和美麗河南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點任務

  (一)健全點位、完善網絡。

  1.建設科學全面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完善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客觀、準確、真實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

  在縣級及以上城市、全省主要大氣輸送通道等區域布設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成省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140個,主要大氣輸送通道監測點位6個,大氣灰霾站1個;省轄市所有建制區均建有能夠實現《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六項因子監測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以下簡稱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每個縣建成3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其中2個在縣城建制區、1個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基本形成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并積極優化完善氣象要素監測點位。(責任單位:省環保廳、氣象局)

  在全省主要河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庫、重要城市內河、重點水源保護區、地下水污染高風險區布設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在82條河流上布設省控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點位)228個,其中水質自動監測站95個;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布設水質監測點位72個,其中水質自動監測站14個;在城市主要河流布設水質監測點位60個;各省轄市在本轄區布設完善市控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點位),基本形成我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優化完善地下水、重點流域、重要湖泊水庫、重點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點位。(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水利廳)在耕地、林草地、敏感區域、污染典型場地等區域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全省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1412個,基本形成能夠反映我省土壤環境質量的監測網絡。(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在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城市建成區、重點流域、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區域開展放射性環境質量監測和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省級建成電離輻射自動監測站54座(其中超級站3座),電磁輻射自動監測站48座;布設重點流域(區域)河流地表水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斷面30個、水庫(湖泊)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20個、地下水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30個、土壤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位40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30個、干濕沉降物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28個。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布設市、縣控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基本形成我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在草地、林地和森林、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農村地區、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等區域,開展草地覆蓋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濕地保有量、水土流失面積、農村生態環境質量、聲環境等方面監測。(責任單位:省環保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

  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的各地、各部門,可以根據各自工作需要和本地、本部門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評估與考核要求,拓展監管區域,增設監測點位,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監管區域和監測點位全覆蓋。

  2.明確重點污染源監測責任。嚴格落實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制度,國家、省、省轄市、縣(市)重點監控排污單位建成穩定運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并分別實現與國家、省、省轄市、縣(市)污染源監測平臺聯網,對重點污染物排放實施實時監控與監管預警。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相關監測技術規范對國家、省、省轄市、縣(市)重點監控排污單位開展監督性監測,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監測與zhifa聯動機制。省直相關部門要密切合作,逐步開展養殖和農業面源、機動車污染源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源監測。(責任單位:省環保廳、gongan廳、農業廳、畜牧局)

  3.加強生態遙感監測。依托國家生態遙感監測系統及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監測資料,開展遙感監測解譯工作,實現對省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地區的監測。(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二)共享信息、規范發布。

  1.建設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將大氣、水、土壤、輻射、生態、污染源等環境監測數據統一傳輸至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形成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庫和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傳輸網絡。到2020年,初步實現全省環境監測數據“一網一庫一平臺”。(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2.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整合環保、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計生、林業、氣象等部門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實現監測數據實時交換、有效集成、互聯共享。依托全省統一的數據平臺,推動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依法向社會開放,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對開放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和zhifa提供數據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衛生計生委、氣象局)

  3.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度,依法確定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公開事項,規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職責、內容、流程、權限、渠道等。通過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準確及時對社會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提高政府環境信息發布的一致性、性和公信力,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衛生計生委、氣象局)

  (三)自動預警、防范風險。

  1.加強環境質量監測自動預報預警。各相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質量自動預報預警機制,加強對大氣、重要水體、飲用水等生態環境風險的評估與預警,逐步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施預測預報。建立部門聯合會商機制,利用大數據平臺及技術實現聯合預警和管控,提高自動預報預警水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氣象局)

  2.實時監控企業污染排放。完善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工況監控、視頻監控“三位一體”監控體系,建設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智能監控平臺,建立污染物超標排放和在線監測設備運行異常等自動監控報警機制。強化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預警與處置能力。各級環保部門負責完善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并實現與省監控平臺聯網。(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3.提升生態環境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定期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對重要生態功能區人類干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進行監測、評估與預警。完善環境風險源數據庫和專家庫,開展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險廢物等環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提高環境風險防控和突發事件應急監測能力。(責任單位:省環保廳、林業廳、安全監管局、氣象局)

  (四)測管聯動、嚴格考核。

  1.實現測管同步,推動環境監管。建立監測與監管zhifa聯動快速響應機制。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變差或不能滿足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劃等要求的區域,按照國家和我省要求開展常態化同步監測與zhifa;對shexian超標排放、數據造假等行為實現現場監測、調查核實、依法查處。強化秸稈焚燒衛星監控等監控措施以及無人機zhifa等環境zhifa手段。(責任單位:省環保廳、農業廳)

  2.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管。各級相關部門所屬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環境監測設備運營維護機構、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和技術規范開展監測,健全、落實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與管理制度,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嚴格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審核發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監測服務質量監管與評價機制,嚴肅查處故意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違法違規行為,對環境監測機構實施動態管理。黨政領導干部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按照《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3.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問責提供技術支撐。各相關部門要完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指標體系,充分利用監測與評價結果,為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liren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責任單位:省監察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審計廳、統計局)

  三、保障措施

  (一)嚴格執行生態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生態環境監測要按照國家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態、輻射、污染源等監測布點、監測和評價的技術標準規范要求開展,增強各部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可比性,確保排污單位、各類監測機構的監測活動執行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農業廳、衛生計生委、、氣象局)

  (二)明確生態環境監測事權。各級環保部門主要承擔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zhifa監測、環境應急監測與預報預警等職能。按照“誰考核、誰監測”和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監管重心下移的原則,省級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對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對縣級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并開展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火電廠(包括熱電聯產電廠)監督性監測及對國控和省控重點污染源的抽測。各地環保部門逐級承擔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環境應急監測等職能。(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三)培育并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市場。深入推進環境監測服務市場化,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服務類的環境監測活動。積極推進基礎公益性監測、環境zhifa監測和環境質量自動站運行維護等方面政府購買服務,有序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制度化、規范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

  (四)強化監測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家環境監測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鼓勵省內科研部門、高校和相關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監測及治理儀器設備,推廣高科技產品與技術手段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提升我省監測技術創新能力。深化大氣灰霾來源和成因分析研究,逐步開展大氣污染源清單編制。積極探索研究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等地方標準。開展農村環境質量評估試點工作。(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科技廳、、氣象局)

  (五)嚴格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制定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計劃,建立環境監測質量考核體系,加強對質量控制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管理,組織開展監測質量專項檢查工作。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自動監測數據遠程質控等質量監督功能和平臺,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評價和預警水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六)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加強環境監測隊伍建設,滿足環境管理與生態文明建設需求。按照關于開展實行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快推進相關工作,在確保監測業務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完成新舊體制順利對接、平穩過渡。加快實施生態環境監測人才培養發展規劃,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編辦、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七)完善與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制。重點加強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環境應急監測、輻射環境監測等能力建設,提升樣品采集、實驗室測試分析及現場快速分析測試能力。按照國家要求落實環境保護監測崗位津貼政策。根據生態環境監測事權,完善與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制,并將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重點保障。(責任單位:省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環保廳)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具體實施意見,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延 伸 閱 讀 

 

天津智易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大氣監測網絡管理系統為基礎,多年來不斷深入,逐步細化,形成了整套的環境監測產品體系。自主研發的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針對不同環境企事業單位需求,運用的環保理論研究成果和信息技術,建立智能化環保網格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平臺。

 

欲知更多內容

公司名稱:天津智易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天津華苑產業區(環外)海泰發展六道海泰綠色產業基地k1-5-602

聯系方式

郵件:wyy@zwinsoft.com
傳真:86-022-23778895
郵編:300384
地址:天津濱海高新區海泰發展六道海泰綠色產業基地M6座
在線客服 二維碼

掃一掃,關注我們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